在茲莫依果聽叢木阿娟講彝族的開掛人生
到各地去旅游,到少數民族居住的村落去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他們的生活環境、風俗民情,可以說是一項必選題,也是一道得分題,因為大家都希望腳踏實地、親身深度體驗一下。這次成都行,我們是2023年5月13日上午來到峨眉參觀彝族風情園的,算是一次蜻蜓點水般的體驗。
下了旅行車行走不了多遠,就見一位穿著紅黑相間衣服的彝家女子,亭亭玉立地站在一旁,她就是迎候我們的彝族“阿米子”(即女子)叢木阿娟,看上去20多歲的樣子,長得小巧玲瓏、眉清目秀。
她用相當標準的普通話落落大方地作了自我介紹,她說正是因為自己的普通話說得好,才被選拔來向游客宣傳彝族文化,接著她撒嬌似地說,如果大家不認可她的普通話,就會被“喊”回去只好上山去種地唷,不由唬得大家張嘴發出了一聲“啊——!”
然后帶著我們來到了一處介紹彝族情況的墻報前。頓時神情嚴峻起來,告訴我們說解放前彝族被稱為“夷族”,含有明顯的民族歧視,因此他們心里都非常抵觸。1956年,各地彝族上層人士聚集北京共商民族社會經濟發展大計,在談到“夷族”稱謂時,大家都認為不妥。毛主席當即指出:56個民族都是平等的,誰也不能看不起誰!誰也不能瞧不起誰!提議將“夷”字改成“彝”,因為“彝”字里面有米有絲,代表有吃有穿,象征日子富裕,鼎彝又是古代祭祀用的東西,包含莊重美好的意思。象征彝族有悠久的歷史,擁有燦爛的文化,與祖國大家庭內的各兄弟民族共同鼎力,團結一致,迎接和創造美好未來。
介紹到這里,阿娟十分動情地說,將“夷族”改為“夷族”,寄托著人民領袖對彝族多么深厚的情意??!所以我們彝族家家戶戶都掛著毛主席的畫像,是把毛主席當作家人來看待的。
的確如毛主席所愿,現在的彝族不僅受到了大家的尊敬,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孩子們有了條件較好的學??梢陨蠈W,可以吃上白米飯了(當地只能種植土豆和苦蕎),懸崖村的藤條索道也已經成為了歷史,早已有了鋼筋索道或公路橋了。
說到這里阿娟發自肺腑的道了聲:“咔莎莎(謝謝)!”引來了大家的一片掌聲。
隨后,阿娟小手一揮,笑意盈盈地招呼大家跟著她一起往前走,在一處叫“茲莫依果”院子前停了下來,她說這是彝族幸福家園的意思,旁邊兩側用彝文寫的對聯,表達了彝族“與親人要和睦相處,和朋友要禮義相待”的立身處世要義。
踏進院內,只見幾位“阿米子”已經在唱著迎賓歌歡迎我們的到來,并和大家一起在院子里跳起了火鍋舞。
舞畢,阿娟說請大家進入她的家,因為掛著毛主席的畫像,所以這里就是她的家。
待大家坐定,阿娟先是為大家一一獻上由苞谷和蜂蜜釀成的高山甜酒。正當我要舉杯滿足口欲時,阿娟急忙攔住,她說她要先喝為敬,然后再唱敬酒歌,再請大家慢飲,鬧了我一個滿臉通紅,只好訥訥自嘲:心急喝不了美味酒??!
隨即阿娟用彝語,唱了一曲熱情洋溢的《敬酒歌》:遠方的貴賓,四方的朋友,我們不常聚,但有相見時,彝家有傳統,待客先用酒,彝鄉多美酒,美酒敬賓朋,請喝一杯酒呀,請喝一杯酒呀!
聆聽著悅耳的歌聲,杯中的美酒也被大家一飲而盡,不少游客感到還不過癮,于是阿娟又給他們端上了第二杯美酒。
此時,阿娟又像魔術師似的變出一只竹籃,挎著給大家分發糍粑和土豆。她說土豆是自產的,而做糍粑的大米是用土豆去換來的,因為他們生活的高山上,種不了大米。
正當大家品嘗美味時,阿娟卻頑皮地問:大家以前見過彝族的“阿米子”嗎?今天是不是見到活生生的“阿米子”了!是不是感覺還不錯?自己夸自己,我這是叫厚臉皮,自吹自擂。說完她淺淺地笑了起來。
阿娟說,可能大家對我們不太了解,作為全國第6大少數民族,共有871萬多人口,其中在四川就有300多萬,是第一大小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大小涼山地區。生活在海拔3000多米高的大涼山彝族,由于紫外線強烈導致他們的膚色黝黑,因此被稱為黑彝。生活在海拔只有1500米的小涼山彝族,由于和漢族居住的環境差不多,皮膚比較白晰,所以叫白彝。因此彝族有黑彝和白彝之分,但區分黑彝和白彝主要不是靠膚色來區分的,而是靠血統,即貴族還是平民。說到這里,她特意賣了個關子問大家,黑彝和白彝,誰是貴族?大家脫口而出:白彝!
她說,我知道大家為什么說是白彝,因為黑彝皮膚黑黑的,是干活的奴隸被太陽曬的,所以不是貴族。但大家恰恰錯了。
過去黑彝是土司是貴族,特征就是黑皮膚翹鼻子,他們認為自己高貴,不允許和別的民族通婚,因此體貌沒有大的變化;而白彝是奴隸是平民,在婚姻方面沒有禁忌,因此外貌方面不斷得到改善。說到這里她要大家猜一猜,她是黑彝還是白彝?大家紛紛說是白彝!她說有人說我是黑彝呢,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她說昨天有一位游客說她是黑彝,因為她穿的衣服是黑色的!這真是一個黑色幽默。她說她是來自小涼山的一個叫雷波縣白彝平民女子,從小就是受到一對一幫扶才念到高中畢業,走出大山的。
但不管是黑彝和白彝,如今大家都是平等的,相互之間沒有任何等級差別。以前彝族人大多是處于大山深處,受到了條件的制約,沒有跟上全國發展的步伐。說到此處,她深情地說述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彝族人民的關愛。她說2017年3月8日,習近平在全國人大會議上詳細詢問文盲率和脫貧攻堅進展等情況,說全國有這么多小數民族都已經發展起來了,大小涼山的彝族同胞也要想辦法走出大山,努力發展自己。于是 2個月后,黨和政府就在峨眉山這個地方劃撥土地,建起了這個介紹彝族文化的“茲莫依果”,既滿足了游客的好奇心,同時推介彝族傳統工藝產品。阿娟說,我們彝族人也是有志氣的,如我本來是已經在外地就業了,但沒有忘記幫助家鄉父老鄉親的初心,來到這里做了一名講解員,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宣傳我們彝族,讓我們彝族更快更好地發展起來!
這里是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海量的數據,鮮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謝您訪問彝族 人 網站。
/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黑石大洞 梭山一絕
- 2 精美的石頭不僅僅只會唱歌
- 3 神秘的撒尼村
- 4 曇華山馬櫻花
- 5 我的彝鄉舊情
- 6 尋訪阿詩瑪
- 7 瀘沽湖,一個打不開的結
- 8 路南石林――叫一聲阿詩瑪
- 9 探奇攬勝黃蓮行
- 10 余秋雨“點金”普者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