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武定縣奏響“文旅融合”“民族團結”奮進曲
近年來,武定縣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推動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譜好“文旅融合”曲,奏響“交往交流交融”樂,不斷推進文旅融合促進民族團結工作創新發展。
優化資源整合,促進文旅融合發展
與云南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大口馬牙周末秀》之說走就走欄目合作,拍攝系列展示武定自然風光、民俗風情、民族文化、地道美食、旅游線路、旅游景區景點節目;整合現有文化旅游資源,完成“四大走廊”文化旅游宣傳圖片征集;積極推進羅婺彝寨省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申報,烏龍河公園成功創建國家AAA級景區,全縣旅游優質供給更加豐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廣泛深入。
組織一系列文化活動,豐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宣傳載體
提供優質文旅服務,促進交往交流交融。充分發揮武定豐富的文化旅游資源優勢,打造文化旅游強縣。開展文化和旅游強縣建設三年行動,落實“文化潤滇”,補齊公共服務短板,鞏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成果。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持續開展文化下鄉、“戲曲進鄉村”等文化惠民活動,全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創新文旅產業新業態,打響文旅品牌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繁榮發展文藝創作,推出更多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優秀作品。提升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水平,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常態化保護,活態化傳承;創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品牌,促進民間文化藝術傳承發展。發展數字文化、數字旅游、數字藝術等新業態,建設一批具有示范效應的文化旅游產業園區及孵化基地,推動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堅定各族人民文化自信
發揮優勢,非遺傳承人,注重透過非遺文化視角,積極探索做好新時代統戰工作的新路徑。通過探索“非遺+文創”“非遺+旅游”“非遺+教育”“非遺+直播”等模式,不斷暢通各族群眾溝通交流的渠道,“統戰+非遺”的“火花”不斷碰撞迸發,經過多年的扶持培育,全縣各族群眾團結起來、凝聚起來、活躍起來,在武定民間文化藝術的宣傳推廣中發揮著積極作用。截至目前,武定縣共有各類文化藝術團隊80多支,成為促進全縣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橋梁和紐帶。
大力發展文旅業,激發民族團結進步活力
實施數字賦能旅游行動,優化文化旅游營商環境,促進市場主體倍增。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深入推進“旅游+”和“+旅游”,大力推進旅游產品創新、業態創新、模式創新,打造高端旅游產品。發展彝繡等具有武定特色的非遺旅游產業項目,不斷延伸旅游產業鏈、價值鏈,拓展大眾旅游消費體系。深化區域旅游合作,打造大滇西旅游環線新亮點,樹立“夢回山水,樂游武定”旅游形象品牌。深化文旅行業專項整治行動,建立健全現代文旅治理機制。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實施鄉村文化振興戰略,促進鄉風文明。(李紹德,武定縣委宣傳部;張紹福,武定縣文旅局)
古老的彝族,還能有多少東西能在時代大潮中存留下來,也許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們可以盡力去為她留存一些有價值的文化,這就是彝 族 人 網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