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革命:彌勒市西三鎮馬龍村發生的5件大事
彌勒市西三鎮馬龍村,距彌勒城14公里。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彌勒縣委在這里建立了西山民兵指揮部,以童紹堯為代表的11位馬龍村民在戰爭中成為了烈士……2018年,在馬龍村修建了革命烈士紀念碑,碑上刻錄著“西三鎮革命烈士英名錄”,童紹堯的名字就排在第一位。
馬龍村,這個看似普通的彝族阿細村落,曾發生過5個重要的革命歷史事件……
事件一:張黎、童紹堯開展革命活動
1944年冬,彌勒黨組織安排進步青年童紹堯回彌勒西山馬龍小學任教,以教書為掩護開展革命活動,后擔任校長。
【張黎(左)、童紹堯(右)】
1946年7月,共產黨員張黎受黨組織指派,到西山馬龍小學以教書為掩護開展革命活動,并介紹馬龍小學校長童紹堯入黨。張黎和童紹堯相互配合,在馬龍村開辦成人夜校,對彝族青年進行革命教育,到周圍村寨“交朋友”、“打親家”,廣泛進行社會調查,培養和團結了一批彝族青年積極分子。
針對彝族群眾喜好歌舞的特點,張黎和童紹堯組織馬龍小學學生和成人夜校學員組成歌舞隊,到附近村寨巡回演出,廣泛開展革命宣傳教育活動,打下了較好的革命基礎。
事件二:祁山、李文亮到馬龍領導群眾發動武裝斗爭
【祁山(左)、李文亮(右)】
1947年11月,中共云南省工委特派員祁山和中共彌勒縣第二屆委員會書記李文亮進入西山,坐鎮馬龍村,并組建由祁山、李文亮負責的黨的臨時指揮特別組,直接領導掌握發動群眾武裝斗爭的工作。
事件三:“西山抗征委員會”成立
【馬龍村土司山】
1947年12月,縣委書記李文亮主持在馬龍村后土司山尼姑塘召開西山70多名骨干參加的會議,解決武裝斗爭統一領導的組織形式及工作重點等問題,經討論商定成立“西山抗征委員會”,推選昂天學任主任,童紹堯為副主任,下設武裝部、財糧部、情報股,并推選出正副部長、正副股長人員和其他成員?!翱拐骺圭P”組織的建立,為彌勒西山武裝斗爭革命隊伍的創建打下了基礎。
事件四:成立民兵指揮部,馬龍成為西山反蔣斗爭的指揮中心
【馬龍村民兵指揮部舊址】
遵照省工委關于“組織人民武裝,開展軍事訓練”等指示,為了領導和發動武裝斗爭,中共彌勒縣委于1947年12月在西山馬龍村成立“民兵指揮部”,由楊治廷任總指揮,并從滇勝、華榮兩鄉中挑選精干民兵300余人攜帶武器集中在阿雨龍村,后轉馬龍村集訓。
訓練中,李文亮上政治課,楊治廷、李榮興、張天祥上軍事課。
同時,建立山區根據地的各項工作正緊張展開,各村組織兄弟會、婦女會、兒童團。
標志著黨組織通過正確引導“反三征”(反對國民黨政府征兵、征糧、征稅)斗爭,把工作重點轉向了建立人民武裝,培訓武裝骨干,為武裝起義做好準備。為此,馬龍成為黨領導西山反蔣武裝斗爭的活動中心和指揮中心。
事件五:敵軍進犯馬龍,指揮部轉移至中和鋪
【馬龍村民兵訓練場舊址】
1948年2月26日,指揮部獲得情報,國民黨軍一部有進犯縣委所在地馬龍村的動向。臨時指揮組當機立斷,留下童紹堯與民兵防御敵軍入侵,其余人員由祁山、李文亮率領轉移至中和鋪。
次日拂曉,敵偷襲馬龍村撲空,燒毀8戶民房搶劫部分物資撤回縣城。
馬龍村為反蔣武裝斗爭做出的重大犧牲
【2018年在馬龍村建成的革命烈士紀念碑】
在三年多的反蔣武裝斗爭中,只有83戶320余人的馬龍村,對革命作出了巨大支持和犧牲,其中有20余人參加主力部隊,10余人參加縣委領導的護鄉團等地方武裝,上百人參加民兵游擊隊和支前工作,其中有童紹堯、童紹文、童光興等11人,為了革命的勝利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敵軍多次進犯馬龍村,駐村時間累計達21天,把一個秀麗的山村糟踏得目不忍睹,民房被全毀8間,其他房屋也被挖墻鑿孔,砸爛門窗?;馃?萬市斤,劫掠包谷2萬余市斤,其他物品600余件。趕走騾馬12匹,宰殺豬30余頭、雞230只、黃牛3頭、山羊21只。
阿細人中的第一個共產黨員:烈士童紹堯
【1941年1月14日童紹堯(右二)等與李德春老師(中)離別留影】
童紹堯,1920年生,彌勒市西三鎮馬龍村彝族支系阿細人。
1941年,童紹堯村小畢業,以優異成績考取彌勒縣立中學第一班,他勤奮好學,英俊瀟灑,深得師生好感。
【徐晃(曾用名許友之,1941年2月任中共彌勒縣委第一任縣委書記)】
中共彌勒地下黨在彌勒縣立中學開展活動,吸收童紹堯參加一個傳閱進步書刊的學習小組,地下黨領導人許友之對他進行革命教育和影響,并于當年火把節到他家探訪,讓他轉移了很多進步書刊到家中秘密隱藏。
1944年8月,童紹堯從彌勒中學畢業回馬龍村國民學校任教,后被選為縣參議會參議員,聲名鵲起。
1946年該校擴建為滇勝鄉(今西三鎮)第一中心國民學校,任校長。
【馬龍小學舊址,1947年12月在此成立民兵指揮部】
1946年秋,中共彌勒地下黨秘密在西山建立革命據點,開展武裝起義準備工作,指派中共黨員張黎到馬龍村與童紹堯相見,童紹堯安排張黎入校以教師身份為掩護開展工作。
1946年底,經張黎介紹童紹堯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我黨在阿細人中發展的第一個黨員。他以縣參議員、小學校長的合法身份作掩護,在馬龍附近10多個村子組織了秘密武裝,團結起近 100人的骨干隊伍。接著在馬龍村內興辦夜校,向 40多名來馬龍讀夜校的阿細青年教唱進步歌曲,宣講革命故事,把這些阿細青年培養成武裝斗爭的骨干。
1947年11月,新組建的中共彌勒縣委書記李文亮到馬龍村,與云南省工委派到西山的地下黨員一起做民族上層人士和群眾工作,從 40余村選出100余名代表,以在阿雨龍舉辦萬人摔跤大會為掩護秘密召開會議,會議由童紹堯主持,經過討論商定成立“西山抗征(征兵、征糧、征稅)保苗委員會”,推舉昂天學任主任,童紹堯任副主任。
1948年2月26日,國民黨軍一部竄犯馬龍,童紹堯與民兵并肩阻擊,掩護村民安全疏散轉移。
1948年6月中旬,童紹堯隨朱家璧領導的主力部隊轉戰丘北、廣南、富寧等地,跳出敵人的圍追堵截,轉移至越南河陽整訓。11月底,歷經重重險阻,突破敵人圍剿封鎖,童紹堯拖著在越南河陽染疾的病體返回西山。
【西山人民政府舊址】
1949年4月,為鞏固西山根據地,童紹堯出任西山區臨時人民政府主席,領導群眾堅持根據地的反掃蕩斗爭,經常夜宿山林,風餐露宿。
1949年8月3日凌晨,他與童紹文、昂學聰、龍開興等潛回家中更換被夜雨濕透的衣服,剛進家就被敵人包圍,終因寡不敵眾而被俘。當夜,龍開興掙脫捆綁的繩索,從關押的樓上跳至天井里與敵人搏斗,因是赤手空拳,被看守的敵人用刺刀殘殺。
8月4日,童紹堯等被俘人員被押往彌勒縣城。當行至黑箐橋上時,童紹堯欲跳橋與敵人同歸于盡,但被敵人用捆綁的繩子緊緊拉住而未遂。8月5日,驚慌的敵人恐童紹堯、童紹文、昂學聰被營救,匆匆將他們押往彌勒縣城西門外。童紹堯鐵骨錚錚,沿街高呼:“解放軍快來了!蔣介石快完蛋了!中國共產黨萬歲!”他們面對兇惡的敵人,互相鼓勵,面不改色,笑向刀叢,在城隍廟附近英勇就義。
【童紹堯烈士墓】
童紹堯是阿細人民的好兒子,優秀的共產黨員。他死后,馬龍村民把他的遺體運到馬龍村村外松林中安葬。青松常護,杜鵑常開,浩氣長存,他永遠活在阿細人民的心里。
緬懷英烈,馬龍村建“革命烈士紀念碑”
為緬懷革命先烈,發揚革命精神,2018年4月,由省州市各級部門、人民群眾、社會各屆共同集資新建的馬龍革命烈士紀念碑落成。
如今,馬龍村走上了小康道路,村民過上了好日子。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牢記那段血與火的紅色史詩。
彌勒市融媒體中心:總編/孔令勇;值班編輯/孔德云;編輯排版/邱少瑞。
資料:紅河歷史網,書籍《西山風云》、《血火史詩 豐碑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