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彝族阿細雄鷹——新中國第一代空軍飛行員寇文輝
寇文輝,1934年生,彌勒市西三鎮鳳凰村人。1948年參加革命,1951年入選新中國第一代空軍飛行員,曾兩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被空軍黨委授予“雷鋒式干部”榮譽稱號。
14歲參加革命
寇文輝少年時在保國民小學讀書,幫家里放牛。
1948年初,參加革命,隨部隊轉戰滇南,任邊縱二支隊12團、宜良軍分區副班長、代班長、副分隊長。
17歲,入選新中國第一代空軍飛行員
1951年,中央軍委從各兵種中招收新中國第一代飛行員,主要兵源是從參加過解放戰爭的戰士中選拔??芪妮x時年17歲,身體強壯結實,耳聰目明,反應快,行動敏捷,在基層被選中。
1952年正式入伍,經部隊政審、體檢,各種測試合格,編入空軍,送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航校學習。
寇文輝辛勤努力,在航校時成了學員中的標兵,曾任副班長、代班長、副分隊長,并加入中國共產黨。
寇文輝:“阿細人民能飛的兒子”
1961年11月18日,中國青年報報道寇文輝《阿細人民能飛的兒子》
剛開始,由于他文化低,聽不懂漢語,記不住原理、數據。在飛行操作中,碰到了很多困難。
為了掌握技術,他經常冒著寒風練著陸目測,頂著烈日練操縱動作。
為了攻克理論觀點,他常在燈下鉆到深夜,并虛心向同志們學習。
經過反復實踐,他終于掌握了飛行技術。
人民空軍的飛行大隊長,曾榮立二等功一次
1957 年畢業后,在空軍某部先后任飛行員、副大隊長、大隊長、副團長、師副參謀長,曾榮立一次二等功。
在黨的培養教育下,寇文輝飛上了萬里藍天,成為一名人民空軍的飛行大隊長,一次又一次完成黨交給的任務。
高空編隊飛行,難度較大,不好操縱。為了盡快適應戰斗的需要,寇文輝率領全隊刻苦練習這個項目。
在由他擔任長機的編隊訓練中,他注意提高空中的組織指揮能力,使編隊在空中保持嚴整的戰斗隊形。
有時訓練中出現薄弱環節,他就虛心向有經驗的同志請教,和機組的同志反復研究,共同進行地面徒步演練,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檢查分析,終于找到了規律,熟練地掌握了高空的編隊飛行。
有勇有謀,圓滿完成上級任務
一次,他執行一項長途飛行任務。起飛不久,天氣突然發生變化,航路上一片濃積云堵住了航線,云的面積比較大,繞過濃積云飛行就不能按時飛達目的地。
他果斷地駕駛戰機向濃積云勇猛沖去。飛機一鉆進濃積云,就象大海中的小船一樣劇烈地顛簸著。
他集中精力握好駕駛桿,眼盯飛行儀表,嚴格保持飛機高度、速度和航向,并密切地注視天氣變化情況,隨時準備著各種緊急處置措施。
突然,遠方云中出現了閃電,一陣冷氣襲來,座艙玻璃上立刻結下了一層冰,座艙里變得一片漆黑。
寇文輝毫不慌張,鎮定地憑著儀表領航繼續飛行,終于沖出了濃積云,按時飛達目的地,勝利地完成了任務,受到上級的嘉獎。
曾先后2次受到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
寇文輝駕戰機上天是一名熟練而優秀的飛行員,當領導是一位稱職、精干的指揮員,對待同志是一名助人為樂的雷鋒式戰士。
空軍黨委曾授予寇文輝“雷鋒式干部"榮譽稱號。
1962年,《民族畫報》專題刊載了寇文輝的模范事跡。
1978年第8期《解放軍畫報》將寇文輝駕戰機歸來的英姿作為封面刊載。
寇文輝在一年中曾2次參加北京會議,受到鄧小平、李先念、葉劍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2000年逝世,落葉歸根安葬在故鄉彌勒
1979 年轉業到河南省開封市民委任副主任,于1993年離休。
寇文輝與家人合影(左三)
寇文輝與家人合影(左二)
寇文輝的侄子寇云祥告訴記者,記憶中的叔叔身材高大魁梧,14歲參加革命以來便很少回家鄉,但由于一直心系故鄉,2000年逝世后,安葬在故鄉彌勒。
寇文輝的老宅,現由他的侄子寇云祥居住。
寇文輝的故鄉,彌勒市西三鎮鳳凰村。
來源:微信公眾號-彌勒廣播電視臺;部分內容來源 :經典文獻 文革十年文獻庫《批林批孔結碩果 練兵場上斗志高》、解放軍報,摘自《他們守衛在祖國萬里長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