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古阿木:彝族火把節
一個古老的民族,生也離不開火,歸祖也離不開火;哭也離不開火,歡笑也離不開火。唱一首火把贊歌,跳一曲火把狂舞;火塘連著彝人的心,火把照亮彝人的路;溫暖的火塘、裊裊的炊煙蒸煮著彝族人的歲月,一支火把在彝人手里永不熄滅!
——題記
彝族格言說:“年末就過年,歲末就過火把節”。年復一年,日月輪回到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當索瑪花盛開于曠野,蕎麥飄香彝家山鄉,火光照亮崇山峻嶺時,迎來了彝族火把節。
炎炎夏日,蟬鳴不停,杜鵑歡歌。稻花飄香,谷穗微笑;肥碩的牛羊在翠綠草甸里悠閑吃草,牧笛聲時斷時續;河水里的魚兒是自由的,山巖邊的蜂糖是甜蜜的;高二半山的空氣中彌漫著燕麥、蕎麥成熟的味道,玉米苞驕傲的挺起即將飽滿的胸脯,以高傲的姿態回報農民辛勤的汗水。萬物向上生長,人類向善生存。一個如金子般的節日悄然降臨,賦予人們喜悅和希望。
農歷六月二十四,是彝族畢摩不擇的良辰吉日?;饛氖^與火鐮里蹦出,圣神山間里走來,從遠古流淌向未來。人們圍著火跳,圍著光笑,在火光中追溯著民族歷史的記憶,折射著歷經彌新的非遺之光?;鸢压?,那是黃傘下美女如云的愛情之約—美麗盛會,燦爛的臉龐恰如一朵朵含苞欲放的索瑪花,讓人心曠神怡;那是低吟淺唱的“朵洛荷”,也是響徹云霄的“阿都高腔”,更是史扎悠揚婉轉的“阿斯妞妞伙”,從遠古傳承至今。崇山峻嶺間,繁星散落,火光在曠野間跳的更猛,舞的更野。山海、星海、人海、火海,仿佛天空被斯爛,抖落星辰滿人間。神畢—“阿蘇拉則”鏗鏘的祈福聲仿佛縈繞耳畔,接納一切幸福吉祥;神捏(巫)——“拉此俄覺”敲響如雷般的鼓點,驅走一切邪惡禍害。若有保佑神還存在,火塘邊上會降臨火神,后輩的祈福會應驗,畢摩的咒語會生效,勇敢的靈魂所向披靡!
雄鷹盤旋在藍天,駿馬奔馳在賽道。江河穿梭于群山之間,險峰與平壩相連,與河谷相依。這就是美麗富饒的金色大涼山,儀態萬方,鐘靈毓秀,是火把節的發源地,火把文化的核心地帶。
說到火把節,簡要說其來歷。相傳很久以前,稻谷含苞之時,蝗災肆虐,聰明的彝人們便用松枝、野蒿、竹桿捆扎成火把驅趕田中蝗蟲,之后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四,彝人們便舉著火把出門巡游,至此,彝人的這個古老習俗便有了它的名字—火把節。
火把節彝語統稱“都則”?;鸢压澋谝惶鞛椤岸紕t”,意為“迎火”。宰牛殺羊,祭祖祈福迎圣火,第二天為“都格”,意為玩火或?;?;各式的民俗競技,活動精彩紛呈。第三天為“都沙”,意為送火,三天中的高潮,萬人空巷,盛況空前。這三天蜚聲海外,被稱為“東方狂歡節”。
人海伴星辰,在這樣的節日里,各種美好如期而至,各種愛情即將成熟。壯美的“朵洛荷”,斗牛、斗雞、斗羊、摔跤、賽馬,還有民歌聯賽、民樂齊奏,讓你血脈僨張、血液沸騰。傳統的彝族選美場上,俊男美女養心養眼。夜幕降臨,月琴聲起,一對對情侶間四目相交,情愫暗生,火花四射,口弦聲悠揚,暗處竊竊私語似有似無。因此火把節又被譽為“東方情人節”。誰也無法拒絕這樣狂歡的海洋,云端的月亮似乎也不愿離開,想要守住這片歡樂的星海。
如果你來到彝鄉恰好趕上火把節,熱情好客的彝家人會牽起你的手跳上“達體舞”,端上美味的坨坨肉,甘烈的桿桿酒,與你一醉方休。這是一個成熟的節日,莊稼要豐收,愛情要成熟;這是一個治愈的節日,為你洗去所有的憂傷和煩惱,盡情舞蹈釋放激情。跳累了,擼起袖子大塊干肉、嘗彝家燒烤,吃彝人千層蕎餅;張開雙臂大碗喝酒痛快暢飲,擁抱真誠,領略豪情。彝人的熱情就如透紅的篝火,讓你卸下沉重的包袱,涌向歡樂山泉,就這樣一直流淌,永不干涸,傳遞下去,傳播開來,彌漫四方。高歌一曲《阿惹妞》,身著“丹紅扎妮”彩裙的美女會閃現你身邊,微笑在你身旁。
希望的火把照亮每位奮斗者的前程!火把象征光明,象征希望?;鸢巡粶?,希望永在;奮斗不熄,成功會有。今年彝族火把節邀請函已發出,你確定不來?
彝族人-網誕生于北京,已經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網絡時代,留一片凈土,為彝族留下更多閃光的文化。
/ Recommendation
/ Reading list
- 1 快樂的彝族年
- 2 良心莫瘦――感悟人生系列之十
- 3 天堂里有沒有互聯網?――追悼文友楊...
- 4 火把節記事
- 5 讀寫人生(自傳體散文)
- 6 彝人,望你一路走好
- 7 曾經年少愛追夢
- 8 最后的晚餐
- 9 彝族過年
- 10 母親在夜里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