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搜索

文學 Literature

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散文/隨筆/小品

馬成云:家鄉的那座橋〔散文〕

作者:?馬成云(彝族) 發布時間:2023-07-16 原出處:彝族人網 點贊+(
彝族人-網誕生于北京,已經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網絡時代,留一片凈土,為彝族留下更多閃光的文化。

242.jpgtT9彝族人網(彝人網)-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

在我的家鄉有一座非常普通的橋。雖然他沒有“瀘定橋”那么高大雄偉,也沒有像“立交橋”那么巍峨雄壯,但是,這座普通的橋就是我心中的“網紅橋”。在我的記憶中,家鄉這座橋構造現在想來應該是最簡單不過的橋,主體由四根大鐵鏈上下并成兩排組成,上下兩根鐵鏈由鋼絲連接起來,在最底下的兩根鐵鏈上鋪一些木板,一座簡易木制欄桿的行人橋就這樣搭建成功了。
tT9彝族人網(彝人網)-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

我在三埡中心校讀小學時候常常和小伙伴們放學后來到這座橋的身邊,爭先恐后地爬到橋欄上,站在護橋墩上嬉笑歡鬧著,快活極了。勞作的人們,大熱天會聚在一起,在橋下水中比賽游泳,雖然動作不是很優雅,但卻是很精彩,經常逗得人們哈哈大笑,在愉快中忘記了一天的疲憊。tT9彝族人網(彝人網)-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

我從小至今喜歡橋,每到一處地方,處理完瑣碎事務,閑暇之余總會到家鄉比較有名的橋的周圍走一圈,逛一逛,站在橋上吹吹風,和朋友聊聊生活,擺一下閑龍門陣,感覺一天的身心疲憊都能在這一瞬間得到釋放。以前在西昌讀大學的時候喜歡去邛海公園逛一圈,就算只有我一個人,也會到那些造型比較別致的橋上觀光,認為這就是比較浪漫的事情了。畢業后到會東縣一所學校任教,那個時候下班經常騎個電動車到廣場邊上的彩虹橋打卡拍照,后輾轉到綿陽,炎熱的夏天,茶余飯后就喜歡到一號橋觀光納涼?,F在回到了故鄉九龍,就更不用說了,什么“立壁橋”“三道橋”“林業大橋”“首座橋”等,還有鄉村不管大的還是小的橋、有名的還是無名的橋,一有機會是絕對不會錯過走一走。我喜歡橋,不是我對橋的設計構造有多么著迷,也并不是在造橋方面有多么深的造詣,甚至都可以說是“一竅不通”,我之所以喜歡橋,我想僅僅是因為它的特殊功能,也是從小深深埋藏于內心底處的獨有情愫。tT9彝族人網(彝人網)-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

小時候步行去上學,三埡馬頸子河是必經之路,冬天的時候,河流比較小,可以踩著石頭過去,但早上經常性結冰,一個踩不穩,容易人仰馬翻,記得那個時候有幾個同村的孩子比較頑皮,如果書本忘記拿了,或者作業沒有做,這幾個比較“聰明”的孩子就會把褲腳和鞋子故意打濕,向老師找借口說不慎落水,書本作業都打濕了,放在河邊光滑的石頭上晾著,每次這個“冠冕堂皇”理由一出來,老師也是“無可奈何”,只是用久了、次數多了,有時候也不那么奏效。tT9彝族人網(彝人網)-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

記不清具體是哪一年,村長通過擴音喇叭讓每家每戶的青壯年到鄉政府去抬鐵鏈,我那時候不知道這個東西是干什么用的,只知道大概用來栓什么重物之類罷了。過了幾天,父親回來高興地對我們說,馬頸子河上的橋成功駕起來了,以后夏天漲水,再也不用擔心了。我們同村的孩子放學回來,總是以這座橋為集合地標,像是不成文的規定一樣,先走的就在這座橋上等,有時候早上起床比較遲,來不及吃早飯,我們就會往書包里裝一點午飯,包括土豆、米飯、糌粑等,又有點不好意思在學校吃,干脆就藏在橋底下,等中午休息時就一起在橋頭享受“美味”。家鄉的小橋是我美好的童年回憶,它陪伴著我成長,不管我身在何處,都忘記不了它。tT9彝族人網(彝人網)-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

漸漸地,由于風吹日曬、霜欺雨淋,鋪的木板變得腐朽,起初,我們還可以沿著邊緣走,這樣有一部分負重就可以直接分給鐵鏈。但這并不是長久之計,有的木板直接腐爛掉下去,出現了幾個缺口,而維修又需要更換全部木板,在當時來講也是存在一定難度。這樣,我們又得回到最原始的渡河方式,水小的時候就踩著石頭過,水淹沒過石頭就趟過去。有一天雨下得很大,同村的孩子們沒有回家,都到學校附近的親戚家住宿,我只身一人回家,看到水勢洶涌、風急浪高,而且河水渾濁、濤聲極大,似乎給弱小的我營造了更加恐怖的氣氛。tT9彝族人網(彝人網)-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

正當我無助地望著河水發呆的時候,突然,我注意到一個身影從對面的山洞里縮出來,沖我招手,示意讓我往上面走,仔細一看,哦,原來是等候已久的父親,剛剛躲在山洞里避雨。我看到他脫掉鞋子,抓住橋上面的鐵鏈,把胸口緊緊貼住連接上下兩根鐵鏈的鐵絲網,腳試探著從下面那根鐵鏈上找到穩定的著力點,一步一步朝我挪動。tT9彝族人網(彝人網)-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

父親接過我的書包,用書包帶纏繞在手臂上,然后把我背過去。雖然那時候我還小,但體重也應該不下80斤,加上父親的重量,橋晃動的更加厲害,父親讓我不要朝下看,用力抓住他的肩膀就可以了。我聽著河水惡狠狠地拍打著兩岸,發出嘶吼聲,心都提到嗓子眼。就這樣,每次漲水,父親一次又一次的做這個事情,以至后來每次到這座橋的身邊,我都會期待的四處瞧望。tT9彝族人網(彝人網)-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

趁著今年彝族火把節,我請假回去,特地來到了家鄉這座橋上轉了一圈,我站在分別多年的橋上,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靜,家鄉變了,小村變了,家鄉的小橋也變了,出現在我面前的是一座水泥石橋,比原來的小橋寬闊了許多,橋墩變得更大了,都是鋼筋混凝土。走在上面,回想起過去的點點滴滴,像是在端詳歲月游過的一處角落,平靜而又向往。我曾經在小橋下躲過雨的淋洗;曾經在小橋上迎過風的梳吹;曾經在小橋邊陽光中把身沐浴。那種情景啊,直到現在也呈現在我眼前。tT9彝族人網(彝人網)-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

彝族人-網誕生于北京,已經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網絡時代,留一片凈土,為彝族留下更多閃光的文化。

作者簡介:馬成云,男,彝族,四川九龍人。作品散見于《甘孜日報.康巴周末》、《彝族人網》、《讀者》等?,F就職于甘孜州九龍縣小金鄉人民政府。

台湾佬?偷拍?娱乐?中文网
<s id="acuac"><small id="acuac"></small></s><wbr id="acuac"><wbr id="acuac"></wbr></wbr>
<small id="acuac"><button id="acuac"></button></small>
<div id="acuac"><button id="acuac"></button></div>
<small id="acuac"></small>
<small id="acuac"><wbr id="acuac"></wbr></small>
<div id="acuac"></div><div id="acuac"></div>
<div id="acuac"></div>
<div id="acuac"><wbr id="acuac"></wbr></div><div id="acuac"></div>
<small id="acuac"><div id="acuac"></div></small>
<div id="acuac"><wbr id="acuac"></wbr></div><small id="acuac"><wbr id="acuac"></wbr></sm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