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0s彝族人網(彝人網)-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
作品目錄
《馬關縣彝族志》編纂領導小組和編纂人員名錄n0s彝族人網(彝人網)-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
審查驗收單位及審驗人員名單n0s彝族人網(彝人網)-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
參加《馬關縣彝族志》審稿會人員名錄n0s彝族人網(彝人網)-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
n0s彝族人網(彝人網)-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
【圖片目錄】
2000年3月12日,江澤民同志在人民大會堂會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云南代表團全體代表(右一為江澤民,左二為楊興發)
2002年7月13日,胡錦濤同志在中央黨校第三十八期干部進修班畢業典禮會上會見進修二班全體學員與胡錦濤(左)握手者楊興發(右)
1996年8月8日,原馬關縣縣長張林楊在馬關縣彝族“火把節”首次聚會上致歡迎詞
文山州人大常務委員會主任楊興發在馬關縣彝族“火把節”首次聚會上講話
2002年4月1日,馬關“雙節”彝族火把晚會
彝族學會領導成員合影
2001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馬關縣彝族學會首屆代表大會全體代表合影
阿雅城遺址考察
趙榮順(左)金國元(中)李發昌(右)在阿雅城南門遺址考察
金國元(左)趙榮順(中)李發昌(右)考察阿雅城
西南民族學院張和東教授(左)與張國良(右)在考察途中
金國元考察類似彝文符號的石壁
阿雅城水源
阿雅城城墻遺址
阿雅城南門遺址
刻有類似彝文的石壁
阿雅城南面水庫
清乾隆年間,金、黃、楊三姓彝族開發那衣竜、樂作一帶土地有功,清地方政府發給此犁鏵模型,作為“物證”。
樂作楊正開的花翎頂戴(清代)
彝族古代兵器
清康熙年間落藉那衣竜的李拔弟墓碑
民間手工工藝
木雕神桌
竹編細絲背籮
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火把節”之夜,彝族群眾按習俗持火把巡繞住宅周圍和田間地頭以驅蟲避邪
托拉葩婦女
紡麻線
托拉葩袖口花樣
濮支系(托拉葩)服飾
托拉葩少女
托拉葩繡花鞋
阿扎少女
阿扎頭飾花色
倮支系婦女
波羅臥婦女
彝學會文藝隊男隊員
弦子舞“三步弦”
弦子舞“老牛擦背”
弦子舞
彝學會文藝隊女隊員
弦子舞“月亮出來亮彎彎”
廣場表演節目
煙盒舞
半文鞭舞
民歌對唱
彝學會文藝隊上街巡演
金家斌、張發洪2003年參加文山州民族民間文藝調演演奏木號獲得的“榮譽證書”
嗩吶敬酒
木號演奏
中共馬關縣委副書記蔡興貴(右二)走訪貧困戶
彝鄉特產——草果
彝鄉特產——三七
灌溉水池
坡腳鄉馬房村委會桐子林“小康示范村”
桐子林村全景
大栗樹鄉倮者村委會金廠壩“扶貧溫飽村”
小康示范村“三合一”(會議、娛樂科技)活動室
金廠壩村文藝隊排練節目
小康示范村住房新貌
大栗樹鄉鄉長張朝坤(右一)和《馬關縣彝族志》主編馬興沛(右二)走訪彝族群眾,收集入志資料。
彝村小學
校園新貌
編纂領導小組及編輯人員合影
《馬關縣彝族志》審稿會議
《馬關縣彝族志》審稿會議全體人員合影
馬關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文件
n0s彝族人網(彝人網)- 彝族文化網絡博物館
【正文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章源流
第一節族源
第二節支系
第三節分布
第二章社會形態
第一節古代
第二節近現代
第三章龍氏土司與阿雅城遺址
第一節龍氏土司族別考
第二節阿雅城遺址考
第四章經濟
第一節綜述
第二節農業
第三節林業
第四節手工業
第五節商業及其他
第六節特產村簡介
第七節溫飽村和小康示范村簡介
第五章文化
第一節綜述
第二節語言文字
第三節教育
第四節文藝
第五節武術與科技
第六章習俗與信仰
第一節飲食服飾居住
第二節節慶禮儀
第三節婚姻家庭
第四節喪葬
第五節宗教信仰
第六節禁忌
人物
一、傳略
龍者寧
龍宜
龍上登
二、簡介
陸選周
金國元
楊有慧
張林楊
楊興發
趙應軍
張國良
李海柏
普志敏
蔡興貴
周祖平
李麗芳
孫嘉銘
楊武柱
易家平
龍萬喜
楊子榮
楊普清
馬樹成
三、表
(一)馬關縣彝族正、副科級干部人員表
(二)馬關縣彝族中級技術職稱人員表
附錄
一、馬關縣彝族學會章程
二、馬關縣彝族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組成人員名單
三、報告和講話
(一)團結進步、艱苦創業(在馬關縣彝族學會成立大會上的報告)
(二)馬關縣彝族學會首屆代表大會閉幕詞
(三)團結奮斗、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努力開創彝學研究新局面(在馬關縣彝學會第一屆第二次理事<擴大>會議上的報告)
(四)再接再厲、團結干事、開拓創新,為進一步做好我縣彝學研究工作共同奮斗(學會顧問陸選周在首屆彝學會第二次理事〈擴大〉會議上的講話)
四、藝文
(一)彝族民間故事三則
(二)彝族民歌四首
(三)自由體詩一首
編后記
版權頁